張愛玲曾在《半生緣》里寫道,“中年以后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p>
其實,這話也同樣適用于中年女性。
眼看著年輕的姑娘招搖過市,而她的事業(yè)停滯不前,甚至可能沒有事業(yè)了,因為必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孩子半大不小,丈夫焦頭爛額,家務活雜七雜八……
人到中年,誰都不容易。
網(wǎng)上最近不是有一張圖爆火嗎?
看到圖片的第一眼,很多人會忍不住笑出聲,但笑完之后,心里又忍不住唏噓:是啊,比起少年無忌,中年似乎背了一座大山。
背上,是直面生活的壓力;頭上,是憂慮重重的禿頂;身上,是疏于管理的啤酒肚;嘴上,是毫無意義的嘮叨。
每個中年,都把自己活成了一部《西游記》。
01
悟空的壓力
整部《西游記》里,壓力最大的人不是唐僧,而是悟空。
唐僧,就像是初出茅廬的少年人,滿腔熱忱,追逐夢想,一心奔著屬于自己的“真經(jīng)。而悟空呢?就是忍辱負重的中年人,低著頭,彎著腰,帶著笑,一路掃蕩生活的“妖魔鬼怪”。
悟空的壓力有多大?
他要保護手無寸鐵的唐僧和兩個師弟,他要隨時應對各種突發(fā)事故,他要化緣、探路、打怪……
他的同伴呢?一個手無縛雞之力,一個能力有限,一個偷懶?;?。
這是不是像極了中年人?
上有父母雙親,已經(jīng)垂垂老去;下有髫齡幼童,尚且懵懂無知;身邊的伴侶,同樣被生活折磨得灰頭土臉,偶爾還要抱怨你的關心和呵護不夠。
生活的壓力,就仿佛緊箍咒,逃不開,丟不掉,時時讓你喘不過氣。
有個網(wǎng)友說:
“我每天開車下班,都會在車庫里呆上一段時間,老婆打電話過來,我會騙她路上堵車?!?/p>
因為只有這一刻偷來的時間是屬于他自己的,不用面對一地雞毛的生活:
白天的工作還沒有完,馬上要打開電腦;洗衣筐里堆滿了衣服,要洗要晾;廚房里用過的杯盤碗碟,等著洗刷;孩子們很可能嚷嚷肚子餓,要做飯,要買零食.....
大事小事,事事都要中年人操心;公積金保險金,金金都需中年人奔波。
如此壓力,不亞于悟空背上的五指山。
02
八戒的身材
在取經(jīng)小組里,八戒是外貌最驚悚的:招風耳、啤酒肚、豬頭。每次化緣,都會嚇得小百姓們尖叫。
誰能想到,當初他也是天庭上風度翩翩的天蓬元帥。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西天取經(jīng),就是一條吃苦的路,八戒見了食物就吃,見了地方就躺。就連白骨精變成村婦,送上“點心”,他也迫不及待地要嘗嘗。
能偷出半日閑,能好吃好睡,就是一種奢望,哪里有功夫管理身材?
這是不是像極了中年人?
雪膚花貌?沒有了!玉樹臨風?沒有了!頭發(fā)一天比一天少,笑容一天比一天疲憊,還得打起精神來,混跡于各種社交場所,被貼上“油膩”的標簽。
誰愿意“油膩”呢?如果可以,我們都愿意活得精致,不必為了省幾十塊的打車費,趕上一趟擁擠的地鐵;不必為了性價比,在淘寶上買衣服都要貨比三家。
曾經(jīng)看過一則短視頻。
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和一對中年夫妻聊天。小姑娘口無遮攔地問:“阿姨,你為什么不買幾件漂亮衣服?你穿得太土了?!?/p>
女人忍不住發(fā)火了:“你以為我和你一樣嗎?我要工作,要養(yǎng)家,要做家務,要帶小孩……我根本沒有時間和閑情來打扮自己。”
她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
你看,中年人的生活就是這么粗糙,不是我們無心,而是我們無力。
03
沙僧的發(fā)型
沙僧似乎是師徒幾人中存在感最低的。
他本是天庭的卷簾大將,因為不小心打碎了王母娘娘的琉璃盞,被貶下人間。遇上唐僧后,就充當了挑夫的角色。
他能引起旁人注目的就是發(fā)型,光禿禿的腦門,像極了中年人的發(fā)際線危機。
網(wǎng)上曾經(jīng)流行一個段子:“小時候想把頭發(fā)梳成大人模樣,長大后卻發(fā)現(xiàn)大人沒有頭發(fā)?!?/p>
中年人的頭發(fā)去哪兒了呢?被無所不在的焦慮扼殺了。
就像沙僧每天小心翼翼地保護著文牒和衣物,提防二師兄搶了行李回高家莊,提防妖怪捉走師傅,提防意外的發(fā)生,我們也在如履薄冰的和生活過招。
工作似乎隨時會丟,只能卯足了勁加班、沖業(yè)績;孩子似乎隨時會長大,只能拼命的掙奶粉錢;父母似乎隨時會老,只能加倍的孝順,報喜不報憂。
每個中年人都活在危機感里,好像自己下一秒就會被拋棄,時代的浪頭打過來,我們已經(jīng)無力招架。
那就熬夜吧,那就加班吧,那就拿健康透支金錢吧……就這樣,我們的焦慮越來越重,我們的頭發(fā)越掉越多。
04
唐僧的嘮叨
《西游記》里,唐僧是最嘮叨的一個,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道理、念不完的經(jīng)。
許多人都對《大話西游》里的那幕印象深刻,因為悟空隨手扔了月光寶盒,唐僧不停地嘮嘮叨叨,簡直逼得人發(fā)瘋:“我跟你說過叫你不要亂扔東西,你怎么又……你把他扔掉會污染環(huán)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辦?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對的?!?/p>
小時候,我們最煩的就是唐僧,整天把“我佛慈悲”掛在嘴邊,道理我們都懂,但誰會耐煩有個人天天在你耳邊循環(huán)播放?
可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也變成了唐僧。
在孩子面前,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要好好學習啊,要考個好大學啊,等你長大了就知道爸媽是為了你好啊……
在父母面前,我們一次又一次的叮嚀:不要總想著省錢,吃好點,穿暖點,有空就去跳跳廣場舞……
在伴侶面前,我們一次又一次的碎碎念:網(wǎng)費是不是該交了?水電又漲了吧?在外面少喝點酒,開車的時候不要接電話……
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在乎的人那么多,煩惱和焦慮那么多,想說的話那么多,我們真的開始像唐僧一樣嘮叨。
知乎上有個網(wǎng)友說,她有一天早上送女兒上學,不知不覺,出門前嘴巴就沒有停過:“作業(yè)做完了嗎?”“說了多少遍了,自己要學著整理書包,不要什么事要依靠媽媽”“把牛奶喝完!多喝牛奶才能長個子”……
女兒突然打斷了她:“媽媽,你怎么變得這么嘮叨了?”
她愣住了。
對啊,曾經(jīng)我們也討厭嘮叨的大人,現(xiàn)在我們卻變成了嘮叨的大人。
05
生活的難
《人到中年不如狗》
《摧毀一個中年人有多難》
《最慫不過中年人》
《年少不懂XXX,讀懂已是中年人》
……
中年,這似乎就是一個沮喪的詞,朋友圈里處處都是轉發(fā)和哀嘆。
沒有了活力和青春,多了壓力和重負;沒有了遠方和詩意,只剩眼前和茍且。
但果真如此嗎?人到中年,就只能一無是處?
仔細想想,壓力是一份挑起大梁的責任心;啤酒肚是一份犧牲小我的無私心;禿頂是一份咬緊牙關的上進心;嘮叨是一份事無巨細的關心。
有些心情,只有中年才懂;有些境界,只有中年才悟。
其實,壓力也是動力。正是頂著巨大的壓力,悟空才步步為營,掃蕩妖魔,最后從潑猴成為一代戰(zhàn)斗勝佛;
其實,身材不如內在。挺著大肚子又怎么樣?八戒心寬體胖,能吃則吃,則睡則睡,不照樣跟上取經(jīng)大隊伍?
其實,掉發(fā)勝過掉隊。焦慮會推著人往前走,沙僧真的是可有可無嗎?不,他的殫精竭慮,讓他無可取代。誰來替他挑行李?誰來當老好人?
其實,嘮叨出于關心。大家都不喜歡碎碎念,但大家都懂背后的真情實意。多說上幾句又如何?那是對生活、對他人還有真心相待。
中年其實不可怕,不同的齡層,不同的風景。
活成一部《西游記》又怎么樣?記住了,就是這樣的狼狽和不體面,最后才“取得真經(jīng)”。
責任編輯:張其姝 圖片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