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國際防務合作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以色列對外轉讓的涉軍裝備總價值65億美元,4成銷往亞洲,其中印度是最大客戶。而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印度是以色列最大的武器客戶,而以色列則是印度第3大武器供應方,僅次于俄羅斯和美國。
以色列被稱作“超級小國”,因為與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關系緊密,以色列軍隊不僅優(yōu)先裝備了很多美制先進武器,而且以色列軍工實力強勁,其研發(fā)的很多武器和分系統,都是在以色列軍隊的實戰(zhàn)經驗基礎上研發(fā),不少還出口到美國,甚至以色列訂購的F-35I戰(zhàn)斗機,之所以能夠單獨獲得一個編號,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美國向以色列開放源代碼,允許其加裝很多以色列生產的航電設備和武器等。
以色列與印度的軍事關系十分密切,可以說“超乎”外界想象,除了購買以色列的成套武器系統之外,印度購買了30億美元的“長釘”反坦克導彈,而且還購買以色列的各類分系統,尤其是電子戰(zhàn)設備和防空系統,其中后者主要是安裝到了印度自制的各類水面艦艇上,替換了此前的俄制類似武器系統。
這些年來,印度試圖獲益于以色列在武器和彈藥生產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而且還都希望在農業(yè)、灌溉、衛(wèi)星等尖端的民用技術方面向以色列取經。以色列不是一個在大型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的國家。但是,這方面的不足被以色列在建立初創(chuàng)企業(yè)方面的技術和專業(yè)知識大大彌補,而這些才是一個國家實現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財富的終極發(fā)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