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wǎng)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本地資訊 » 正文

北上廣不敢生二胎?紐約倫敦也不敢??!給你看賬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1-31 02:32:39    瀏覽次數(shù):164
導讀

50年代一個人工作能養(yǎng)活一家子的好光景不復返了,女性出來工作也是出于壓力,沒得選擇,這到底算不算社會的進步呢?——遇言姐自2015年底中國宣布全面推行兩孩政策以來,已經(jīng)過了整整兩年。據(jù)當時所預測,2017 年后

50年代一個人工作能養(yǎng)活一家子的好光景不復返了,女性出來工作也是出于壓力,沒得選擇,這到底算不算社會的進步呢?


——遇言姐


自2015年底中國宣布全面推行兩孩政策以來,已經(jīng)過了整整兩年。


據(jù)當時所預測,2017 年后人口將繼續(xù)增長,結(jié)果卻不如人意。兩年下來,中國出生人口比預期少了300萬。短暫的積攢爆發(fā)后,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為 1723 萬,比2016年又少了 63 萬。出生率之低,低過最低預測。


此外,就按照2016年人口普查的結(jié)果,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只有1.7,遠遠不到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的2.1。


的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2/3 的夫妻不想要第二胎,主要是因為經(jīng)濟原因。尤其在小孩前 5 年的成長中,城市家長投入巨大。北上廣的中產(chǎn)之家,每年在孩子身上投入十萬以上的家庭絕非罕見。



雖然說養(yǎng)娃是個豐儉由人的事,但是網(wǎng)傳的中國十大城市養(yǎng)孩子成本排行,北京276萬元居首。遇言姐覺得這太夸張了。節(jié)儉派的遇言姐簡單估算了一下育兒開銷,清單如下:


幼兒園:每個月算5000吧(這個標準在北京是很低的,連去三原色幼兒園都不夠)。三年共計18萬。


小學:每月伙食費1000,材料費500,興趣班1000,共計2500。6年共計18萬。


中學:每月伙食費1000,材料費500,興趣班2000,補課費2000(這個真省不了),共計5500。6年共計39萬6千。


大學:學費+生活費+社交+報班考證, 算10萬吧。


此外還有旅游、夏令營、各種活動的開銷。每年按5000算,共計9萬。


如此算來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yè),一個孩子的花銷差不多100萬。如果再加上奶粉、尿布、保姆、服裝、擇校、醫(yī)療……保守估計也得小200萬了,更別提私立學校、學區(qū)房、出國夏令營、留學,這些高端消費了。


以上只是一個孩子的開銷,如果你是像遇言姐一樣勇為祖國生二胎的,費用加倍。



再來看看大家的收入情況。


2015年一季度(注意是季度,不是月份)全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72元,上海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3元,北京13503元。此外, 知乎上985畢業(yè),在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工作的小精英們也紛紛叫窮,月薪兩萬,到手1萬4,房租是大頭,出門地鐵+滴滴,衣服都是優(yōu)衣庫,饒是如此,首付還得靠父母。


說到底,不是大家不想生二胎,實在是臣妾生不起啊!


總有朋友問遇言姐,在社會福利較高、升學壓力較小的國外,養(yǎng)娃費用是不是低廉一些?


其實,并沒有啊。



在國外養(yǎng)娃也不便宜


先說說美國。


根據(jù)美國農(nóng)業(yè)部最新發(fā)布的報告,在美國,年收入6萬美元到10萬美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如果有一個2013年出生的孩子,養(yǎng)到18歲,需要花費24.5萬美元。


這個數(shù)字令遇言姐有些驚訝,因為我自己感覺評估結(jié)果略高了。仔細看了一下報表,24.5萬美元把住房也算進去了,而且占到了30%,難怪。去掉房子的部分,花費則下降到17萬美元,跟中國一線城市持平。其中,教育占大頭,接下來是食品、交通、醫(yī)保、服裝。


此外,高收入群體與低收入群體相比,花在孩子身上的錢相差2.3倍。如果有兩個以上孩子,每個孩子的平均成本可以減少2成。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數(shù)字并沒有包括孩子上大學的費用。燈塔國的大學學費是一筆龐大的數(shù)字。如果家里有幸出了個上哈佛的牛娃,一年學雜費就要6萬美元了,大部分家庭都會選擇讓孩子貸款。


說到培養(yǎng)牛娃,永遠是燒錢無上限的。


去年獲得總統(tǒng)獎被斯坦福錄取的華裔女孩Grace趙,在其youtube的采訪視頻下,大量留言是:“她家在長島有豪宅,太有錢了?!?頂級的私立高中,名校入學率能達到30%,而在公立高中,一屆學生里能有2,3個進入藤校已經(jīng)算是相當了不起了。


跟美國的同事聊天,大家紛紛感概50年代一個人工作能養(yǎng)活一家子的好光景不復返了,女性出來工作也是出于壓力,沒得選擇,這到底算不算社會的進步呢?



與中國教育觀不同的是,美國人更具有成本意識。去年,遇言姐朋友家的孩子高中畢業(yè),父母建議他舍藤校而選州立大學,能省下一大半費用。朋友兩口子一個在谷歌工作,一個在大學任教,作為走技術(shù)路線的中產(chǎn)之家,他們覺得藤校幾十萬美金的學費回報率低,不太劃算。


去年遇言姐去耶魯開會,經(jīng)過哲學、文學、歷史幾個系時特地多看了幾眼。美國第二任總統(tǒng)亞當斯曾說:


我需要學習和打仗,然后我兒子才能學地理、自然、造船、航海、商業(yè)和農(nóng)業(yè),再之后我兒子的兒子才有機會學繪畫、詩歌、音樂、雕塑、掛毯和瓷器。


敢在藤校一擲千金念文學、藝術(shù)的,必須是高富帥啊。



此外,國外的高中課業(yè)一樣繁重,如想上好點的大學,好點的專業(yè),就要提前修習IB課程(大學理科基礎課)掙學分,每晚學到半夜1、2點太常見了,周末請補習老師也是要的。所以,就不要相信外國孩子都很獨立自主,自己動手掙學費這種雞湯了。


幼兒園和興趣班永遠是燒錢的存在


在北美,托兒費是家庭支出最多的一項。平均每家年花費1.8萬美元。糖豆上的幼兒園,早六點管到晚六點,月收費1200加幣(6400人民幣)。如果是不足2歲的小寶,還要加收200加幣。


國外很少有祖父母能幫著全職帶娃的,有些雙職工家庭的孩子,6個月大就送去托兒機構(gòu)了。遇言姐家的小朋友上幼兒園時也只有10個月而已,尚不會走路。糖豆、甜豆姐倆光托兒費就花了10萬加幣(55萬人民幣),尤其是有一段時間兩個娃同時入托,每個月工資的一半都繳給了幼兒園,真真有種吐血的快感。

 


加拿大的中小學教育是免費的。問題是,在校的時間太短了。學前班一天只上3個小時的課,入讀一年級后,每天三點鐘也就放學了。法律規(guī)定14歲以下孩子不能獨處,父母還得額外花錢雇傭課后監(jiān)護服務。一個月下來,500加幣總是要的。如果趕上教師工會罷工,家長們更是急得眼都直了。


國外的華人家長普遍精打細算。與其送孩子去學費不菲的私立學校,大多華裔家長選擇投資學區(qū)房,入讀排名前茅的公立學校。省下的錢花在興趣班上。


溜冰、游泳、鋼琴、中文是華裔孩子的標配,如果是男娃再加上冰球,女娃則加上跳舞,夏天有主題夏令營,冬天帶去滑幾次雪。除此之外,甜豆姐倆還參加了童子軍和空手道。隨便學學的話,一個月下來,花在興趣班上的錢差不多300加幣/人吧。每個月看看賬單,遇言姐不由感概,好在奧數(shù)風、國學風還沒有刮過太平洋。



跟中國比,在加拿大參加興趣班的優(yōu)點是,在大量非盈利機構(gòu)的支持下,讓不少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能夠參與進來。童子軍一年200加幣,中文課一年300加幣,空手道一年600加幣,YMCA(基督教青年會)時時開放2塊錢門票的游泳池。報稅時,參加興趣班的錢還能享受一定補貼,雖然數(shù)額上杯水車薪,但的姿態(tài)難能可貴。


真正燒錢的階段是孩子從興趣進入到專業(yè)之后。


遇言姐一位朋友家的女兒花樣溜冰進入全省前十,一堂私教課150加幣,而且要請芭蕾、編舞、編曲三個老師,冰鞋要量腳定做,500加幣一雙穿半年。更要命的是比賽開銷全部自費。酒店、交通、父母陪同,一個賽季花進去小一萬加幣很正常。朋友時常抱怨:你說她又不走職業(yè)運動員的路,這么折騰到底值不值?



好在加拿大14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限時打工。冰場上的教練,球場上的裁判,泳池邊的救生員,都是些十幾歲的半大孩子,自己掙錢補貼興趣開銷倒也不失是個值得鼓勵的辦法。


根據(jù)匯豐控股(HSBC)發(fā)布的調(diào)查報告,全球近九成父母都為子女教育提供大量資金支持,85%的父母計劃為孩子籌集大學費用。其中,香港家長的支出居全球之首,其次是阿聯(lián)酋、新加坡。為了籌措到這筆資金, 40%的父母減少休閑活動開支,21%的人加班工作,還有20%的人減少自己的長期儲蓄或投資金額。


HSBC財務管理主任南恩(Charlie Nunn)說:


在當今競爭極其激烈的全球就業(yè)市場,年輕人的教育從未如此重要過。全世界的家長都尊重這一現(xiàn)實,并且愿意為幫助子女獲得最好的人生開端而投資時間和金錢。



說來說去,養(yǎng)孩子無論在哪里都是件不容易的事。


寫文的此刻,遇言姐回頭看了看在一邊玩耍的甜豆兩姐妹,老大就快換牙了,箍牙費用還不知道白銀幾兩。


但愿閨女們的恒牙長的整齊,先幫老媽省筆牙醫(yī)錢再說吧!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


本文首發(fā)于騰訊·大家Ipress,謝絕于一切非授權(quán)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本文為企業(yè)作者上傳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快聞網(wǎng)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

 
(文/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chuàng)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m.nyqrr.cn/news/show-29529.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nèi)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nèi)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quán)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