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糞便是黃褐色,嬰兒為黃色,均為柱狀軟便。糞便的顏色主要受糞膽素影響,當(dāng)攝入混合型物質(zhì)時,則呈黃褐色。嬰兒的糞便為黃色,主要緣于嬰兒膽色素代謝功能尚未完善,糞便有臭味,有少量黏液但肉眼看不見。
主要影響糞便色澤的因素有:食物 :肉食者糞便色澤是黑褐色;綠葉菜食者糞便色澤是暗綠色;食用巧克力、咖啡呈醬色,食用西紅柿、西瓜色澤者為紅色;食黑芝麻者糞便為無光澤的黑色。藥物 :口服活性炭、鉍制劑、鐵制劑、中草藥者糞便可呈無光澤的灰黑色;服用大黃、番瀉葉等中藥大便呈黃色。 另外服用:a.解熱鎮(zhèn)痛藥,如保泰松,可使大便變紅或黑色;水楊酸鈉可使大便呈紅至黑色。b.抗生素,如利福平,可使大便呈橘紅至紅色。
c.抗凝血藥:華法林鈉、雙香豆素、雙香豆素乙酯、醋硝香豆素可使大便變紅。
糞便外觀臨床意義:稀糊狀或水樣便:常常由于腸蠕動亢進(jìn)、水分吸收不充分所致,見于各種腸道感染或非感染性腹瀉,或急性胃腸炎;若出現(xiàn)大量的黃綠色稀便并含有膜狀物則應(yīng)考慮偽膜性腸炎癥;大量稀水便也可見艾滋病者腸道孢子蟲感染。米泔水樣便: 由于腸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見于霍亂、副霍亂。黏液便:由于腸道受刺激分泌黏液過多所致,見于小腸炎癥(黏液混于糞便中)、大腸炎癥(黏液附于糞便表面)。胨狀便:主要于過敏性腸炎、慢性菌痢。膿血便:為下段腸道疾病的表現(xiàn),主要見于細(xì)菌性痢疾、潰瘍性結(jié)腸炎、直腸或結(jié)腸癌、阿米巴痢疾(以血為主,呈暗紅色果醬色)乳凝便: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現(xiàn),常見于兒童消化不良。鮮血便:主要見于痔瘡、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柏油便:糞便黑色有光澤,為上消化道出血后,紅細(xì)胞被胃腸液消化所致。如糞便隱血強(qiáng)陽性,可確定為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便:由于膽汁減少或缺乏,使糞膽素減少或缺乏,見于各種疾病的阻塞性黃疸。細(xì)條便:為直腸狹窄的表現(xiàn),主要見于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