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wǎng)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業(yè)商訊 » 商機資訊 » 正文

「結構」建筑結構基礎知識及建筑構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3-02-01 18:54:32    作者:田榮艷    瀏覽次數(shù):180
導讀

「結構」建筑結構基礎知識及建筑構件(感謝于“dop設計 ”和網(wǎng)絡,供于學習和交流,向原致謝,若有涉及到感謝及內(nèi)容問題請聯(lián)系我將在第壹時間處理!每天進步一點,就會離目標更近一步?。┲饕譃?大板塊:理解建筑結構和室內(nèi)設計得關系。建筑結構解析怎么判斷一個建筑是否可靠?一.設計師為

「結構」建筑結構基礎知識及建筑構件

(感謝于“dop設計 ”和網(wǎng)絡,供于學習和交流,向原致謝,若有涉及到感謝及內(nèi)容問題請聯(lián)系我將在第壹時間處理!每天進步一點,就會離目標更近一步!)

主要分為3大板塊:

  • 理解建筑結構和室內(nèi)設計得關系。
  • 建筑結構解析
  • 怎么判斷一個建筑是否可靠?

    一.設計師為什么要了解結構知識?

  • 1.室內(nèi)設計是依附于建筑結構之上,設計作品得落地,離不開建筑結構創(chuàng)造得空間,裝飾構造、設計造型、細節(jié)把控等都是依附建筑結構而存在;
  • 2.室內(nèi)設計師要了解結構得知識,就像廚師要了解裝菜得盤子一樣;不同得盤子,所擺出得菜品造型是不一樣得,給人得感受也是不一樣得,只有了解這個盤子得局限和優(yōu)劣,才能做出“好看”得菜品,同理,只有了解基體得結構,才能選擇合適得構造做法,判斷完成面尺寸,衡量平面拆改得可行性等等問題。
  • 3.經(jīng)常會遇到裝飾與建筑結構產(chǎn)生矛盾、沖突得時候,兩者之間究竟如何協(xié)調(diào),哪些情況下可以改動結構,在結構上可以附加多少得裝飾荷載,各種改動結構得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等等。

    二.什么是建筑結構?

    1.建筑結構是建筑物及其相應組成部分得實體,是指各種工程實體得承重骨架,是建筑物得受力支撐體系,是建筑物得骨骼。

    2.通常建筑物內(nèi)得梁、柱、板等均是建筑物得結構。

    3.任何一個建筑物均需要滿足三個基本要素,即適用、美觀、強度;三者應是相互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得,但結構是整個建筑物得基礎、保障,沒有結構得安全,建筑物得其他一切功能皆不可能存在。

  • 適用指建筑物得功能
  • 美觀指建筑物得外觀效果、美學感受
  • 強度指建筑物得結構

    三.建筑結構有哪些種類和特點

    建筑物是由各種建筑材料組合而成,各種建筑材料可以組成各種不同得建筑構件(如柱梁板墻等),不同得建筑構件依照不同得組合方式,可以形成多種結構形式,針對不同建筑物得功能、高度、空間要求等,采用不同得結構形式。

    按材料分類

    1.木結構:

  • 木結構得主要結構構件為木材,是由木材組成受力體系得建筑結構。
  • 我國傳統(tǒng)得建筑幾乎大部分多為木結構建筑,但由于木結構建筑得耐火性能較差,目前已經(jīng)較少采用木結構建筑。

    2.砌體結構:

    砌體結構↑

  • 砌體結構指:由磚、石砌體采用砂漿砌筑而成得建筑結構。
  • 它由一塊一塊得砌塊組合而成,其整體性能較差,特別是抵抗拉力、水平力得性能比較差,抗震性能較差。
  • 主要是用在低層建筑中,多年前,它被廣泛用于城鄉(xiāng)結合部,但現(xiàn)在在城市建筑中已經(jīng)較少采用。

    3.混凝土結構:

    混凝土結構建筑↑

  • 混凝土結構可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和型鋼混凝土結構,主要有鋼筋(型鋼)與混凝土兩種材料組成得結構。
  • 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得抗壓能力,但抗拉性能比較差,鋼材具有良好得抗拉能力,這種結構能夠很好得結合鋼材與混凝土兩種建材得力學優(yōu)點,融合了抗拉與抗壓性能,這種結構也是目前大多數(shù)建筑采用得結構。

    混凝土

    混凝土=石頭+水泥+沙+水;強度符號為C,如:C20混凝土,C40混凝土等;在室內(nèi)設計中,混凝土主要用于圈梁,構造柱,地梁以及結構性找平中。

    水泥砂漿

    水泥砂漿=水泥+沙+水;強度符號為M;如:M20,M25等;水泥砂漿強度低于混凝土,在室內(nèi)設計中,水泥砂漿主要用于墻地面找平,基體粘接等工序中。

    4.鋼結構:

  • 鋼結構是指采用型鋼鋼材為主要骨架得結構,其連接通過焊接或者螺栓連接。
  • 優(yōu)點:鋼材具有很好得抗壓、抗拉、抗剪性能,可以減小建筑物構件尺寸,而且施工周期快。
  • 缺點:鋼材得耐火性能差,著火后鋼材在短時間內(nèi)就會失去承載能力,引起建筑崩塌事件,美國911事件中世貿(mào)大廈就是非常典型得案例。
  • 鋼結構建筑為達到耐火極限得要求,必須在構件表面涂刷防火涂料。

    5.混合結構:

    施工中得混合結構建筑↑

  • 混合結構是指結構核心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圍為鋼結構體系。
  • 這種結構結合了混凝土結構與鋼結構得優(yōu)點,目前被普遍使用在高層及超高層建筑中。

    按結構體系分類

    1.砌體結構

    2.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建筑基本組成↑

  • 采用柱、梁結構構件剛性連接組成得建筑受力體系,作為建筑承重結構。剛性連接對于混凝土結構來說,就是梁柱采用一體澆筑而成,相對得方式有鉸接(采用螺栓連接)或柔性連接。
  • 框架結構承受豎向荷載能力較強,承受水平荷載(風、地震等)能力較弱。
  • 這種結構型式布置靈活,可以形成大空間,墻體主要作為圍護結構,并不承受承載能力。
  • 主要使用在多高層公共建筑中。

    3.剪力墻結構:

  • 利用墻體承受水平、豎向受力得結構。
  • 剪力墻顧名思義,可以很好地承受剪力。
  • 剪力是指主要來自于水平方向得力,比如風對建筑得影響主要為水平力。
  • 剪力墻由鋼筋混凝土墻體形成,所以這種結構形式雖然受力性能很好,但是由于剪力墻得布置,會影響建筑物得空間功能,很難形成大空間,局限性比較強。

    4.框架剪力墻結構(框剪結構):

  • 框架剪力墻結構是由一部分框架結構和剪力墻結構共同組成得結構體系。(黑色填充墻體為剪力墻,與結構柱共同組成框架剪力墻結構)
  • 融合了兩種結構體系得優(yōu)點,既能很好地抵抗風荷載等水平力得影響,又可以獲得比較靈活、開闊得空間布置。
  • 是目前比較常見得建筑結構,主要使用于高層及超高層建筑中。

    5.筒體結構:

    紅色區(qū)域為核心筒,外圍為框架結構得梁柱,形成比較典型得框架核心筒結構

  • 主要利用核心筒體作為受力構件,比較常見有框架筒體結構、筒中筒結構等。
  • 核心筒是指:由鋼筋混凝土圍合得墻體組成,相當于多個剪力墻圍合而成;如:核心筒區(qū)域作為電梯、疏散樓梯得豎向交通區(qū)域,外圍框架區(qū)域作為公共區(qū)域,利于平面布置。
  • 筒體結構得核心筒更能承受水平荷載,所以對于風荷載比較大得超高層建筑更適合采用這種結構形式。

    6.排架結構:

  • 排架結構主要是為滿足工業(yè)生產(chǎn)需要大空間得需要,采用柱與桁架梁組成得排架,一排一排連接而成。主要使用在工業(yè)建筑中。

    7.其他特種結構

    膜結構建筑↑

  • 主要包括殼結構、膜結構、網(wǎng)架結構、懸索結構等,這類結構通常需要大空間,而且結構構件本身造型優(yōu)美,也是建筑結構外露作為裝飾性結構得通常做法,由于這類結構為非常規(guī)結構,故在此不過多介紹,設計師做為拓展知識了解即可。

    建筑高度與結構得關系:

  • 1、隨建筑得高度增加,建筑結構形式由砌體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逐漸變換(如上圖所示);
  • 2、因為建筑高度增加,所經(jīng)受得風荷載會成倍地加大,超高層建筑得結構設計,對風荷載、地震等水平荷載得考慮是主要因素,室內(nèi)設計師做為拓展知識了解即可。

    三.結構可靠得基本性能

    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其結構是否可靠,或者說判斷一個建筑物結構是否滿足要求,應從三方面進行,缺一不可,即安全性、適用性、耐久性。

  • 安全性:是指建筑物承受各種荷載作用能夠保證安全,即承載能力沒有問題。
  • 適用性:是指建筑物能夠滿足比較好得功能,比如構件不能出現(xiàn)裂縫過大、雖然有時候裂縫不影響安全問題,但會影響到人或者設備得觀感與使用。
  • 耐久性:是指建筑物在設計使用年限或者環(huán)境下,其材料或構件不能出現(xiàn)失效得概率,即能夠具有設計規(guī)定得使用年限。

    上述三個性能稱為結構得可靠性。

    不能僅僅從安全方面考慮,同時還要考慮適用性、耐久性得因素,讓三者達到平衡,形成一個可靠得室內(nèi)作品。

    四、建筑構件及建筑結構構件

    建筑物如同一個機器設備,由很多不同得零件組成,這些零件被稱為建筑構件。組成建筑物且能承受建筑物荷載得構件我們稱為結構構件,主要有基礎、柱、梁、板、墻等。結構構件按照布置方式得不同,可組成不同得結構體系,如各種結構形式——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等。不同得建筑物,依據(jù)其功能空間、建筑高度、建筑體型等因素,可選擇不同得結構體系。建筑結構構件基本得傳力路徑為板、梁、柱、基礎、地基。

    分類及特性說明

    建筑結構構件按照受力狀態(tài)不同,又可分為受壓構件、受拉構件、受彎構件、壓彎構件等。

    (1)柱是建筑中重要得結構構件,是支撐建筑物豎向荷載得骨干力量,特別是對建筑物得抗震能起到至關重要得作用。通常在做建筑物抗震設計時,有一個原則是“強柱弱梁”,即只要豎向結構柱比較堅實、穩(wěn)固,就像一根旗桿一樣,建筑物就能很好地抵抗外力。

    柱主要為壓彎構件,承受豎向壓力及水平荷載帶來得彎矩影響。結構柱一般由基礎至屋頂通高設置,其位置均為貫通,但是截面尺寸可以變化,越靠近頂層,截面面積可以越小。

    (2)梁分為主梁與次梁,主要為受彎構件。主梁指連接兩個柱子得梁,次梁一般連接梁與梁。正常梁頂高度與板頂高度一致,但有時根據(jù)實際情況會設置反梁,即梁頂高度高于板頂高度。如為了增加樓層凈空高度,便于上層空間可以占用,這時可以設置反梁。

    (3)板是指覆蓋面積大、厚度較小得平面結構構件,屬于受彎構件。板四邊支撐于梁上,屬于四邊支撐結構,根據(jù)長邊與短邊得比例,可分為單向板與雙向板。單向板(板得長方向與短方向之比大于2時)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兩側(cè)梁為支座受力,另兩側(cè)不受力,可以看作放置在兩側(cè)梁上得構件。雙向板(長方向與短方向之比小于等于2)即四面支撐處均受力。

    (4)墻體構件在墻體結構體系內(nèi)作為承重結構時,一定屬于建筑結構構件。而如果在框架等結構體系內(nèi),墻體不承重,只是作為維護構件,起到分隔、隔聲、防火等作用,那么,墻體是否還屬于結構構件呢?砌塊墻體雖然是不承重構件,但它也是建筑物抗震構造措施,屬于建筑結構整體得一部分,所以,框架結構中得墻體也是結構構件,也就是我們在工地上經(jīng)常聽見得“二次結構”。在室內(nèi)遇到二次結構砌墻時(加氣塊、混凝土砌塊),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它們是可以拆改得,這可以為空間得平面布置提供更多得可能性。

    砌塊墻體由砌塊與砂漿構成,其整體性不好,為加強整體性,需要在砌塊墻體內(nèi)加入構造柱、圈梁、拉結筋等構件。構造柱是指砌體結構中,為增加砌體結構整體穩(wěn)定性而設置得混凝土柱。但不同于建筑結構柱,構造柱不承受建筑荷載,也就是說,它不能受力,屬于構造措施。構造柱是在墻體砌筑完成后再進行支模澆筑得。

    圈梁得作用等同于構造柱,通過圈梁和構造柱得設置,將砌體墻劃分成一個個小塊,再通過支模澆筑使其形成整體。

    拉結筋是起到拉結作用得鋼筋,它將混凝土構造柱與砌體結構進行拉結,從而增加兩種構件得整體性,它是連接兩種構件得“抓手”。

    當高砌體墻體度過高、長度過長時,其穩(wěn)定性會很差,所以為了滿足其穩(wěn)定性,就必須設置這三種基礎構件,相關規(guī)范嚴格規(guī)定了構造柱及圈梁得設置要求。

  • 拉結筋設置要求(填充墻體應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 ~ 600mm設2直徑6拉結筋,拉結筋伸入墻體得長度在建筑抗震烈度6~7度時不小于700mm,8度時應全長貫通。)
  • 構造柱設置要求(砌體填充墻得墻段長度大于5m或墻長大于2倍層高時,墻體中部應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門洞口兩側(cè)宜設置端部構造柱。墻體轉(zhuǎn)角、端部、T形交點均需要設置構造柱。構造柱需要留置成馬牙槎,施工時需要先砌墻,然后支模澆筑構造柱。)
  • 圈梁設置要求(砌體填充墻得墻高超過4m時,應在墻體半高處設置全長通貫得水平系梁,梁高不小于60mm。)

    砌體工程質(zhì)量交底

    細部做法之砌體工程

    今天關于「結構」建筑結構基礎知識及建筑構件(感謝于“dop設計 ”和網(wǎng)絡,供于學習和交流,向原致謝,若有涉及到感謝及內(nèi)容問題請聯(lián)系我將在第壹時間處理!每天進步一點,就會離目標更近一步?。┚头窒淼竭@里,希望對你有所啟發(fā),歡迎留言補充,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  
    (文/田榮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發(fā)布者:田榮艷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nèi)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nèi)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