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從這個時代中脫穎而出?非認知能力成為人們著眼的關鍵;面對挫折時,孩子看待失敗的角度,將決定他是否具備持之以恒的能力;以下介紹6個簡單的方法,不但能讓孩子輕松擁有積極正向的態(tài)度,更能讓孩子帶著如朝陽般的笑容,迎接每一天的挑戰(zhàn)。
1.鼓勵冒險
一般來說,孩子并非膽大,只是不知道害怕;所以當孩子貿(mào)然行動時,家長勢必會擔心孩子受傷;不過,如果家長只是因為擔心孩子還沒上手,就一味的避免孩子嘗試,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失去挑戰(zhàn)的勇氣;其實,適度的冒險精神對親子間都有幫助,有時讓孩子獨自在后院玩耍,或是讓孩子單獨外出跟同學參加校外教學等,都是家長們應該放手嘗試的,畢竟,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都陪在孩子身邊,唯有讓孩子挑戰(zhàn),才能避免他在未來不受傷。
2.停止抱怨
每天接送孩子時,你是否又會因分秒必爭而焦慮不已?「天??!怎會又來不及了?為什么每天總是遲到…...」如果家長們老是圍繞在這些負面念頭上打轉,那么很容易就會陷入悲觀的情緒當中;包括總是在孩子面前抱怨家中的經(jīng)濟狀況,孩子長大后肯定會變相的對金錢感到惶恐和不安,并且引發(fā)極度的焦慮和憂郁;相反地,家長應該是要帶領著孩子一起分享彼此今天發(fā)生了什么大小事,不但有效轉換氣氛,也才能開啟孩子未來在人際溝通上的大門。
3.給予期待
即使孩子還沒上幼兒園,但家長依舊可以試著在墻壁貼上字條,提醒孩子們一覺醒來后,有哪些事情是他必須先完成的,像是:迭被、穿衣、刷牙、洗臉等等,并規(guī)定孩子必須在完成這些項目后,才能過來吃早餐;有趣的是,當孩子覺得他是可以減輕家長的負擔時,孩子的自信心就會慢慢提升;唯有給予機會讓孩子證明自己的勝博發(fā)價值,「我可以」的心態(tài)才會孕育而生;所以,在孩子2歲時可以教他們收玩具、3歲時把臟衣服丟到洗衣籃、4歲收杯盤到洗碗槽、5歲拿垃圾去倒,6歲學洗衣服等等;如此才能培養(yǎng)出有擔當?shù)暮⒆印?/p>
4.慢點反應
當父母看到孩子被欺負或吃虧時,通常第一時間就會想要拿起電話打給對方家長告狀訓斥一番,作者本身也曾這么做過,當一位小學二年級的女生嘲笑他的女兒身材肥胖時,原本他也已經(jīng)抓起了電話,但他想想,這不也是一個讓孩子學習彼此尊重的機會,于是他走向前,請女兒跟對方說:「首先,我并不胖,而且你這種說話方式,對朋友來說,真的很不禮貌」,女兒跟對方說完之后,對方不但開口向女兒道歉,而女兒也因為鼓起勇氣開了口,渾身上下都充滿了能量;這樣的處理方式,不但能為孩子的自信加分,更重要的是在訓練孩子未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5.保持真實
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時,生疏與距離感都是免不了的,尤其更不可能在一開始就交上朋友,而當孩子顯得不知所措時,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會需要一點時間才可能交到朋友,你不是很喜歡蕩秋千嗎?不如放學后我們一起騎腳踏車去公園,看看有沒有鄰居小朋友也在那里玩,你覺得好不好呢?」讓孩子從熟悉的活動漸漸開始適應新的環(huán)境,而非生硬的不知變通,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事情可以一步一步的解決。
6.擁抱挫折
當孩子拿著滿江紅的考卷回家,除了感到挫敗之外,也會產(chǎn)生一股厭惡與逃避的心理作用,甚至會脫口而出:「我就是不喜歡!我就是不會!」然后呼天搶地、放聲大哭;這種情況幾乎每個家庭都曾遭遇過,但家長們應該要讓孩子知道:「我們開始學騎腳踏車的時候,一開始是不是也很難學?你現(xiàn)在只是還沒學好,但我知道你肯定學得會」,記得,無時無刻提醒孩子,想要得心應手靠的是恒心,然后陪伴他一起克服情緒的低潮,千萬別口出惡言或是表露嫌惡,那只會讓孩子越發(fā)偏離學習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