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照例早起,照例去逛頤和園。這次的計劃是去看看諧趣園的晨光。
諧趣園小巧玲瓏,自成一園,便被人稱作園中園。清朝的皇家園林多有這樣的別院,冬宮北海公園里的靜心齋,香山公園里的靜宜園,都是這樣的格局。諧趣園和后兩者不同,它是這幾家里面規(guī)模最大的,也是建筑形式最完整的。這三個園中別院中雖都有一潭水面,但不像諧趣園的面積大。后兩者中也不像諧趣園里樓臺亭閣樣樣俱全,而且還都是全尺寸的。
這一天早上的太陽還是那么燦爛。
這頤和園仁壽殿和其它地方的主殿不一樣,它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東。
沿著仁壽殿北面、大戲臺東墻外的一條夾道向北走,就通往諧趣園。中間會經過一道城關,早晨從這邊看過去,遇有朝霞萬里的時候,霞光映照在城關上,叫做“紫氣東來”。
傍晚從諧趣園回來的時候,若遇晚霞滿天,霞光照在城關上,叫做“赤城霞起”。
過了城關,聽見北面山坡上有人聲竊竊。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座老亭,里面坐著幾位老人,在吃著老式早餐。
再往前走,忽見一排大瓦房。別想歪了,這是公共廁所。
從公共廁所出來,向下縱身一躍,就看見了諧趣園的大門。
進得諧趣園大門洞,但見陽光煥發(fā),金色抖擻。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簾。
物極必反,這柳垂得太甚,即將倒入水中。
處處樓臺處處柳,不讓風色朽。
走過知魚橋,高處又有一排朱門朱窗,這回是宅第了。
往前走就是頤和園里最具特色的游廊轉角處的圓亭。
下面是九曲回廊。北京有一道很有名的菜叫做九轉肥腸,就是取此回廊的意境,很浪漫的。
轉過回廊的九道彎,就又有一進小院,叫做湛清軒。大約是哪位皇上御游湛江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里的海水很清,不像北戴河那般混濁,所以把此房題為湛清軒。
軒側有一畦御竹:朱戶翠竹參差生。忽聞房后有人吆五喝六,原來有疑似孟菲二世在那兒與人打牌。
挺好的一個軒,門前小路上卻橫著一顆老樹(上面倒是沒有蹲著一匹昏鴉)。這軒里住著的皇親國戚夜里起來去那五谷輪回之所非得一頭撞在這老樹上,一定會以為是撞見鬼了。對了,皇上家都沒有五谷輪回之所,他們夜里都用五谷輪回之桶。
欲上西樓。想起李清照:雁宇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處。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婉約派的詞句就是這么斷腸。
西樓旁邊的角落也是這么婉約。
古人挑燈夜讀的地方,現(xiàn)在是挑窗晝誦。這屋里傳出一陣誦經聲。
我轉完了一圈,回到園門口的時候,大批游客開始進來了。門口圍著一大群人,原來大家都在觀池中魚。
看看這個:這才叫做臨淵羨漁吶。
莫若退而結網。這位把裝魚的桶都帶來了。
小童看得眉飛色舞。
這么多魚呀!
來了一位全副武裝的男嘉賓。
還有一位女嘉賓,抽冷子也拍一張。一看就不是頤和園派出所的,一定是節(jié)日抽來助勤的。
這老兩口,滿臉喜悅。
這位是能掐會算的。小心,隔墻有耳,柱子后面的把你掐算的秘密都給聽去了。
這么溫馨的場面不是隨時能見到的。
當然,采風不能漏了漂亮姑娘。
你往前看。
那是一片水。
你再往前看。
那是巴掌山。
你再往前看。
看不見了。
唉,巴掌山擋住了你的雙眼。
——革命現(xiàn)代京劇《龍江頌》臺詞片斷
“哎呀,這里魚太多了,真讓人發(fā)愁?!?br/>
拍照的不止我一個,這位也在拍照。
他是在給自己的女朋友拍照。一位大媽爬在女孩兒肩膀上偷看著女孩兒擺姿勢給誰看。
兩人回放一看,估計這張白拍了。
還有很多攝影家來這里采風。
這位是佳能協(xié)會小白分會的會長。
尼康協(xié)會D700小組主任委員。
佳能協(xié)會吊蓋兒組組長。
要說人家攝影家功夫就是了得,我這種業(yè)余的和人家真是沒法兒比。看看這個,馬步。
吊腿兒跨步。
蹲步。
鴛鴦戲水交叉步。
云端推手功。
真正的高手神清氣淡。
拍逆光人像的時候要用閃光燈補光,而且要把帽沿轉到腦后去,這是大牌攝影家。
這二天逛頤和園真是收獲不小,看了美麗風光,拍了平平照片,增長了見示,還學到了知識。
下次還來。
劇終
@睡壞熟打 2018-03-06 09:23:38
好帖,不錯
-----------------------------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