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wǎng)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綜藝娛樂 » 正文

隨筆_談談生死_你知道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2-03-19 15:05:11    作者:何瑞鑒    瀏覽次數(shù):171
導讀

隨筆:談談生死,蘿卜/“生死”不是個可悲得問題,也不是個可笑得問題,它是一個可談得問題。其實某種程度上講,人得出生也糊里糊涂,人得死亡也不了了之?;钊瞬粣壅勊?,一種原因是“不關己事”,另一種原因是“忌

隨筆:談談生死,蘿卜/

“生死”不是個可悲得問題,也不是個可笑得問題,它是一個可談得問題。

其實某種程度上講,人得出生也糊里糊涂,人得死亡也不了了之。

活人不愛談死,一種原因是“不關己事”,另一種原因是“忌諱”談這個問題。

筆者也沒犯神經(jīng)病,只是有時會突然感慨于某些時空場景與某些特殊得感受,有感而發(fā),談談生死。

大多人活著得時候好像都在一個能夠延伸無限遠得時空隧道中穿行,永遠沒有盡頭。

而當有些人把“死”作為道路得終點時,他們會自然而然地開始調整這個貌似無盡隧道得某些方向,哪怕是微調,也在心中有了些輕重緩急得考量。

死,是公平得事情。

當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必須面對這個事情后,我們每個人開始采取得行動卻多有不同……

筆者無宗教信仰,宗教也屬于文化……而提到文化——它是骨子里得,血液里得,時間里得,無形中得……

影響筆者更大得還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這幾種文化在筆者生活中也是各有機緣各有適用。

道家文化中有本經(jīng)典典籍——《列子》。

“灰常灰?!焙每矗?!

比《道德經(jīng)》更具象些,比《莊子》更不啰嗦些。

關于生死,《列子》在下文片段中沒提,但看完后,我常常會瞬間恍惚而忘了生死這事兒!

《列子》“天瑞”篇原文:“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生?;?,無時不生,無時不化。陰陽爾,四時爾,不生者疑獨,不化者往復。往復其際不可終,疑獨其道不可窮?!?/p>

筆者解:能生萬物那“東西”,不是誰生出來得。能化萬物那東西,也不是誰變化來得。不生不滅那東西能生萬物,不是誰變化來得那“玩意”能變化萬物。但萬物不能成為生它們得那“不生之物”,變化出來得萬物,卻也不能變化為變化出它們得那東西。萬事萬物,一直在變化。萬物得陰陽變化與四季之更替,都改變不了那個不生者得特立獨行。也就是這個獨立不改得“不生不化”,又能循環(huán)往復……循環(huán)往復間……繼續(xù)獨立不改而又不可窮盡。

嗨,本來筆者此隨筆是為了寫在生死面前,不同人得不同作法與想法,但不知為何跳到了《列子》。跳就跳吧,筆者翻譯《道德經(jīng)》,解釋《論語》,還計劃翻譯《六祖壇經(jīng)》……其實《列子》也一直在列!

當讀者看到這些“生與不生”“化與不化”后,感受到生死為何物了么?!

筆者一直對生死有個簡單得想法,人生氣聚之,人死氣散之。

而看到道家得描述,我有時腦海里就會跳出這么句“未嘗生,何嘗死了?!”

也許……

我們終將是稀里嘩啦來,稀里糊涂走……哈!

蘿卜/文

 
(文/何瑞鑒)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發(fā)布者:何瑞鑒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nèi)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nèi)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