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我終于開了竅,琢磨出了一套系統(tǒng)的衣櫥打理法。好吧,肯定沒有斷舍離大法那么成體系,但也是好用到能讓衣櫥完全告別凌亂、無衣可穿等等不勝枚舉的煩心事。
一切是怎么開始的呢?
印象中我有十幾條圍巾,可現(xiàn)實(shí)是我寧愿被凍得直打哆嗦,也真的沒有辦法挑出可以戴出門的圍巾啊,相信女生們都懂這種“永遠(yuǎn)少一件”的苦。
我翻箱倒柜,是有不少發(fā)現(xiàn),比如一條墨綠色毛線圍巾,某快消品牌,仔細(xì)看有一個(gè)小窟窿,是剪掉線頭的后遺癥。
第二條,清淺的米色,好看,可惜材質(zhì)不佳,尾上的穗總被靜電綁架,縮成一團(tuán),噼里啪啦,不怎么體面。還有毛球的、粗呢的、碎花的,都各有各的硬傷……
買回來歡天喜地,最后沒一條可以入眼。我只好殘忍征用了我老公的兩條男士圍巾,誰知有驚喜。
一條棕色的Paul Smith,花紋是不大不小的格紋,與我常穿的大衣相得益彰,另一條是幾年前在日本買的煙灰色United Arrows,正面純色,反面帶著淡淡的白色條紋。
羊絨觸及到臉龐溫柔而熨貼,圍在脖子上像一朵棉棉的白云,輕輕巧巧,戴起來就再也不想放下。我它們當(dāng)成寶貝,只外添了一條黑色駝絨圍巾,用三條圍巾取代了之前十來?xiàng)l。
一邊騰出了空間,一邊每次出門都能戴上滿意的圍巾,雙贏。
當(dāng)我審視自己的柜子,重新做了一翻規(guī)制,打造出了滿足以下3個(gè)條件的衣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