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靜賢
前言:
一個社會,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教孩子做一個有能力、有志氣,有情有義、擁有憐憫之心,“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之人。
一個社會,這樣的人越多越好。他們,對這個社會,對身處這個社會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莫大的福音。一個社會,這樣的人越多,這個社會就越發(fā)地充滿希望,越發(fā)地文明與富強。
反之,一個社會,處處都是自私自利之人,人人皆為自己的最大利益而活,都處處以己為中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對周圍的人落井下石,都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那么這個社會,即使是天堂,也依然會成為地獄。而我們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都不能幸免,因為沒有一個人會是孤島。
如果你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有出息之人,如果你希望他將來能生活得更好一點,那么明智的父母,請從現(xiàn)在起,引導孩子做一個有格局的志向高遠之人。
一個社會,只有出現(xiàn)越來越多有志向并志向高遠的人,這個社會才會充滿希望,變得越來越好;
一個人,只有志向高遠,才有可能看得更高、走得更遠,做更好的自己。
01
社會在變,人心也在變。但不變的,始終是人們對品質堅守者的敬仰
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喜歡看一個公眾號,我也發(fā)現(xiàn)很多女性也關注這個公眾號,因為每次這個公眾號的閱讀量都最少好幾萬。在上面,許多讀者留言,認為作者講出了她們的心聲,而且也幫助她們,如何在兩性博奕中變得更加聰明、成熟和游刃有余。
我想,這個公眾號之所以那么受讀者的歡迎,那是因為我們許多人都是普通人。對于一般普通人來說,如果想要生活能過得更好,除了自己特別優(yōu)秀之外,剩下的也許就是婚戀嫁娶這一條路了。而這個社會,又充滿著如此多焦慮的、拼命想賺錢、想改變自己命運過得更好的人。
那個公眾號里,主要講的就是,女人是如何通過男人成功逆襲自己的人生的。總之一句話,就是靠男人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很丟臉嗎?不,一點也不丟臉,這也是這個社會現(xiàn)時愈來愈功利化的真實寫照。所以這個公眾號,才如此地受到眾多女性讀者的追棒。包括我。
直到有一天,一位企業(yè)家的逝世,把“高風亮節(jié)”、“德高望重”久違的這樣給予一個人至高評價的詞語,推到了我們的面前——他,就是田家炳先生。
據(jù)報道,他一生在國內資助大學93所、中學166所、小學44所,此外還有專業(yè)學校及幼兒園20所、鄉(xiāng)村學校圖書館1800余間。全中國,幾乎每個省市都有他的資助。
而在我們這個三四線小城市,還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一間田家炳中學,當時我的兩個小學同學還考進了這家中學。
所以說,對于“田家炳”這三個字,很多人可以用“從小到大耳熟能詳”來形容。
他一生,將自己超過80%的財富毫無保留地投入到慈善上。而且主要是用在教育上。
早年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他表達過這樣的思想:
“……有了這些經(jīng)歷,我深深體會到教育對個人的成長和創(chuàng)業(yè),對國家的發(fā)達興旺有多重要。13億人口是中國的‘大包袱’,如何將這個‘包袱’變成財富,我認為就是辦好教育……”
所以,這樣功德千秋、忘我、無私地付出、造福人們與這個社會的人,該如何形容與評價?!
有一個暢銷公眾號的作者,也發(fā)文由衷地紀念并感激這位老人的幫助:是他,在自己讀書求學,遭遇家庭經(jīng)濟困難面臨輟學的關鍵時刻,通過他的獎學金從而有力地幫自己度過那段最黑暗的時刻,并最終改寫了自己的命運。
這樣的恩,如何不記?!這樣的德,如何不感?!
而這樣的人,叫大家如何不久久地記著,并仰望?!
那一刻,我強烈而久違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尊重,尊重并仰望一個人,到底是什么樣的感覺。
而那位作者,也在文中如此評價這位老人:高山仰止。
02
志向,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價值與高度
采銅在他的暢銷書《精進》里寫道,更高的標準,才會有更好的選擇。
他舉了幾個例子:
一、去餐廳吃飯,你選餐廳的標準是什么?
如果你的標準是“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那么也許你就會就近選擇一間,而不理會該餐廳的衛(wèi)生狀態(tài)、飯菜質量,更不會去貨比三家;
如果你的標準是“找一家干凈衛(wèi)生的餐廳”,那么你就會在附近的餐廳,選擇衛(wèi)生條件最好的那家;
如果你的標準是“找一家干凈衛(wèi)生并且口味好的餐廳”,那么你就會花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去找那那么多家餐廳里的最好的一家。
同樣,在求學過程中,你會給自己設定什么樣的標準?
設定什么樣的標準,決定了一個人幾年大學校園生活的狀態(tài),也決定了一個人日后出來社會的起點和地基。
比方說,本來可以選擇認真地對待學習的大一新生,在幾年的大學生活里,卻整天耽于玩樂,最終荒廢學業(yè)。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在心中設立一個比較高的標準。
而一個考進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如果能以985高校學生的中檔乃至更高水準來要求自己,甚至因為心中的高標準,從而“炒掉”自己的學校和專業(yè),打破不良環(huán)境的束縛,尋找更高層次的新環(huán)境:
不選擇本校水平稀爛的課程,選擇網(wǎng)絡上高水平的在線課程;、
不選擇國內某些拼湊而成的注水教材,選擇國內或國外優(yōu)秀的教材;
不選擇與班級里成天玩樂的同學為伍,選擇與最優(yōu)秀的同學或學長交流......
這樣以更高標準來要求自己的人,可以不受環(huán)境的束縛與影響,從而通過有效的努力,成為一個自己想成為的、起點高的人。
這就是一個人志向的作用。什么樣的志向,決定了你什么樣的選擇;而什么樣的選擇,也決定了你將來什么樣的人生。
它,決定了你的起點和人生高度。
在馬斯洛原理中,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處在安全和社交需求階段。而極少人,是處在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
而一個人能達到的需求層次越高,就越自由,也越能在生活得到保障的基礎上,獲得心靈和精神上的滿足。而且這樣的人,在一個社會里也越能發(fā)揮自己的力量,為這個社會和每一個人,做出自己的貢獻。
巴菲特、比爾.蓋茨、伯格扎克等人,這些人無一例外地都超越了尊重需求,已來到了自我實現(xiàn)需求。他們不但止幫到了自己、成全了自己,實現(xiàn)經(jīng)濟自由和夢想,也幫到了更多的人、成全了更多的人。
這樣的人,才是改變這個社會、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更強大的主要力量??梢哉f,一個社會,這樣的人越多就越好。
而只有當一個人,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時候,才有可能走得更高和更遠。而這個標準,就是一個人的志向。
一個人只有擁有高遠的志向,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也才能走到一般人達不到的高度,成就更好的自己,為這個社會貢獻更大的價值,也從而不辜負自己。
這就是志向高遠的價值與意義:小到獨善其身,大到兼濟天下。
03
我們這個社會,迫切需要擁有志向高遠的人
我們這個社會,迫切需要擁有高遠志向的人。
當前的社會,許多人迷失了自己,一次次突破道德底線,使到“老人不敢扶”,使到假冒偽劣產(chǎn)品泛濫......在這個社會,信仰缺失、世風低下、人心冷漠,互害已成常態(tài)。無原則、無底線地一味逐利,已成為許多人的常態(tài)。
在現(xiàn)實中,最常見的就是:自顧自己已不暇。即使是再有錢、有勢的社會名流,也依然奔跑在瘋狂逐利的道路上。近來接二連三地曝出明星圈錢、偷稅漏稅的事件,就可見一斑。
而前不久發(fā)生的女孩跳樓事件,圍觀者“跳啊,快跳啊”的起哄,更暴露出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已到了令人發(fā)指的地步。
這樣的氛圍里,為他人、為社會付出與奉獻,似乎已成癡人說夢。
但是,當一個社會,自私自利、人人為己成常態(tài),不惜一切、無原則、無底線地狠宰身邊的每一個人時,別忘了,你也是這個社會中的一員。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一個社會的好與壞所帶來的影響,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可以逃脫得開。
這個社會,需要的是像田老先生這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有志之人。而且是迫切需要。只有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這個社會才有可能變得更好,我們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裨益。
回到當前的教育上,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讀好書,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怎樣有出息,如何能過得更好,卻很少人能深入地去想??傆X得能有個好工作、好收入就行了。
其實不然,好工作、好收入,非常片面。決定一個人能否有出息、能否過得更好的,是他的眼界、學識、人品、能力等綜合實力,他對自己和他人,包括這個社會的貢獻。而不僅僅只是擁有一個好工作、好收入。
我們的教育,失敗就失敗在父母這種蠅頭小利、鼠目寸光、讓孩子一心只讀圣賢書上:
胡女士的10歲的兒子,平時喜歡看游戲直播??吹靡婚_心,用媽媽的手機給游戲主播打賞了5萬元。錢哪來的呢?胡女士自己患了直腸癌,而丈夫才得了胰腺癌逝世。這筆錢是她的看病錢,也是丈夫的喪葬費。
父母都是貧困低保戶、母親幾十年存下來僅有的積蓄是一萬元的大學生,因迷戀上女主播,每天給她打賞,甚至幫她訂餐、送她燕窩和各種昂貴的禮物。而錢哪來的呢?借校園貸,一借就是十幾萬。
月薪3000的會計小王,每天都會給喜歡的主播們打賞。最高的時候他一天給主播充了50萬。每個周末,他都瞞著妻子,帶著主播去住五星級酒店、吃豪華餐廳。錢哪來的呢?挪用公款,累積930萬。
......
導致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包括已成年的孩子,沒有基本的判斷力,沒有正常的興趣愛好,更沒有自己的價值觀,輕易就被表面所誘惑,并不計后果地付出。這樣的孩子,不要說造福社會,能獨善其身就已慶幸了??杀氖?,他們的不理性行為,不僅傷了家人,斷了自己的前程,甚至危害社會。
而那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眾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呢?他們,輕則,自私自利,置他人安危于不顧;重則,為了利益不惜草菅人命,把自己的利益建構在他人的痛苦、健康甚至生命上,拋棄做人的基本原則與底線:
典型的如三鹿奶粉事件,近期的疫苗事件,讓多少為人父母膽戰(zhàn)心驚、夜不能寐?
這些事件,再一次刷新了人們對于一個人的道德底線的認知。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朵雪花是無辜的。
當一個社會,人吃人、人害人已成常態(tài)的時候,你又如何對自己孩子的現(xiàn)在和將來放心?!
我們這個社會,現(xiàn)今迫切需要擁有高遠志向的人。因為只有他們,才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一絲希望的曙光,一縷涼爽的清風。也只有出現(xiàn)越來越多這樣的人,這個社會才有可能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繁榮和文明。我們的孩子,也才有可能,生活在一個越來越好的環(huán)境,人生之路也才可能走得越來越穩(wěn)妥。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膽顫心驚、人人自危。
大到一個社會,小到一個家庭,需要的是一個個有理想、有良知、有眼界、有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個個只會考試而不懂思考、只顧自己私利而任意踐踏他人基本權益、把道德、良知、底線統(tǒng)統(tǒng)踩在腳底的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是一個社會,包括一個家庭教育的最基本宗旨:教育孩子,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辜負自己的天份與人生;如果能力、本事再大,那就好好地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這個社會、為身邊的人做更多的貢獻。
——其實,當我們教孩子做什么樣的人時,就已為我們的孩子將來的命運和處境打下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