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財經金融 » 正文

中國離婚地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8-17 15:24:23    作者:微世推-實習孫翰    瀏覽次數:159
導讀

正說時勢,解碼財經,洞悉全局來源:西部城事(ID:xibuchengshi0518) 作者:西部君是的,中國人結婚的意愿越來越低了。民政部近日發(fā)布的《2017 年社會服務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

正說時勢,解碼財經,洞悉全局




來源:西部城事(ID:xibuchengshi0518)  

作者:西部君


是的,中國人結婚的意愿越來越低了。


民政部近日發(fā)布的《2017 年社會服務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63.1 萬對,比上年下降7.0%。結婚率為7.7‰,比上年降低0.6 個千分點。


結婚率是反應結婚意愿最直觀的指標,它的測算方法是,用辦理結婚登記的對數(2006年前的統(tǒng)計口徑是人數,也即對數乘以二),除以總的人口基數。所以7.7‰的含義是,在過去的2017年,每一千人中,共有7.7對辦理登記結婚。


結婚率下降,不是2017年才開始。2010年以來,中國的結婚率在2013年達到階段性的最高值9.9‰之后,便開始持續(xù)下降。巧合的是,正是這一年單獨二胎放開。


 

結婚率下降對應著離婚率上升。去年辦理離婚手續(xù)的有437.4 萬對,比2016年增長5.2%,離婚率為3.2‰,就是說每一千人中有3.2對離婚。


不同的是,離婚率沒有像結婚率那樣,有一個先升再降的過程,而是一路走高,從2010年的2‰,提升到2017年的3.2‰。


為什么中國人不愛結婚了?為什么離婚變得更加普遍?結婚率和離婚率有什么地域規(guī)律?


1.婚姻自由度大大提升


影響結婚率的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觀念,一是人口結構。


觀念變化容易解釋。比如社會更開放,女性地位提高,傳宗接代的婚姻功能減弱等,如果結婚可能犧牲生活品質,那么選擇不結婚或者晚婚的人,自然會越來越多。


改革開放早期,除了傳統(tǒng)的宗族觀念殘余外,政策層面對婚姻也持保守態(tài)度。比如在1987年的統(tǒng)計公報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貫徹新《婚姻法》,人民群眾的戀愛觀、婚姻觀、生育觀都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有些地方早婚早育、不登記就以夫妻關系同居、婚事大操大辦等婚姻陋習相當嚴重,在婚姻家庭領域里,改變舊的封建傳統(tǒng)觀念和抵制資本主義思想影響,任務還很重。


非婚同居的多了,結婚率反而下降,這些在今天都是婚姻自由度的象征。


不過觀念變化對結婚率的影響,往往還要通過人口結構反映出來。所以,結婚率并不是線性下降的,而是有漲有跌。


為了便于系統(tǒng)觀測,西部君將民政部有統(tǒng)計數據以來的結婚率進行了梳理。走勢如下:


制圖:西部君


1987年以來,中國的結婚率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87年到2002年,緩慢下降;2003年到2013年,處在快速上升狀態(tài),結婚率一度逼近10‰;2013年至今,則迅速下跌。


2.結婚率的兩個階段性拐點


上個世紀60年代,有一次比較大的嬰兒潮,20年后這波人到了結婚的年齡,按道理1987年到2002年階段的結婚率應該提高。為什么現實反而下降?


這是因為在八十年代末,又出現了一次更大的嬰兒潮,作為分母的人口基數變大,導致結婚率跟著下降。比如在1990年,出生人口達到2621萬人,是中國歷史的最高點。


同樣受這波嬰兒潮的影響,中國的結婚率在20年之后的2013年左右,達到最高點。因為當年出生的嬰兒到了法定結婚年齡。巧合的是,《婚姻登記條例》正好也在2003年頒布,婚姻登記管理轉變?yōu)榛橐龅怯浄?,政策的人性化,同樣促進了結婚率的提高。



中國的結婚率2013年之后開始下降,觀念之外,人口結構老化也是重要原因。2011到2016年,中國20—40歲的人口比例下滑超過 2%,適婚年齡段的群體數量減少。


結婚率的變化,計劃生育的影響不可忽視。1982年,計劃生育被定為基本國策,它不僅影響到出生率,還會對婚姻意愿產生影響。一旦不需要像以往那樣生育三四五個孩子,結婚時間完全可能后推。


比如,2002年的民政部統(tǒng)計公報提到,“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已顯示出成效,登記結婚對數連續(xù)6年呈下降趨勢”。


在結婚率下降的同時,登記結婚的主要年齡也在發(fā)生變化,晚婚晚育成為主流。2012年以前,辦理結婚登記的群體中,20—24歲一直都是占比最大。不過等到2012年開始,25—29歲的群體,成為登記結婚的主流,2016年的數據顯示,其占比達到38.2%。


3.落后地區(qū)的結婚率,往往更高


由于發(fā)展水平和人口結構不盡相同,結婚率還顯示出很強的地域特征。我們不妨看看2017年各省的結婚率。


 

2017年中國的整體結婚率是7.7‰。以山西為分界,高于全國水平的有14個省區(qū)。


其中貴州、安徽和西藏排在前三,換算成千分號,結婚率分別是10.9‰、10.8‰和10.1‰。排在最后三位的地區(qū)為上海、浙江和天津,分別是4.5‰、6.1‰、6.1‰。


引入人均GDP的對比可以發(fā)現,結婚率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大體呈負相關。經濟越發(fā)達的地區(qū)人均GDP越高,結婚率越低。


比如結婚率排在前三的貴州、安徽和西藏,都屬于相對落后的地區(qū),人均GDP低于全國平均水準。而那些經濟發(fā)達的東南沿海省份,像兩大直轄市天津、上海,以及浙江,結婚率遠低于貴州等地,上海甚至只有4.5‰,不到貴州的一半。


經濟發(fā)達的地方,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高,對不婚族和晚婚族越包容,單身男女不會貿然開啟一段婚姻,所以結婚率與人均GDP的負相關很正常。


再就是人口結構層面的原因。結婚率的統(tǒng)計以常住人口為口徑,像上海這種一線城市,是外來人口的集中流入地。2017年末,上海的常住人口總數為2418.33萬,其中非戶籍常住人口就高達972.68萬,這接近一千萬的外來人口中,年輕人是占比很大。


對他們來說,在戶籍政策和高房價之下,上海是工作地,但未必是安家落戶之所,等到登記結婚時往往會退守到二三線城市。龐大的未婚青年數量,稀釋了登記結婚人數占比,導致上海結婚率在全國倒數。同理,北京也低于全國水平。


在眾多省區(qū)中,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江蘇經濟相當發(fā)達,但結婚率高居全國前十,這與它作為計劃生育執(zhí)行最嚴格的省份息息相關。所以經濟發(fā)達的影響,更多只能通過婚姻年齡體現出來:


近5年來,江蘇人的平均結婚年齡每年大約增長1歲。2017 年,平均初婚年齡達到34.2 歲。


與江蘇相反的是江西,它的經濟并不發(fā)達,存在感相當低,但是結婚率全國倒數第四,全國聞名的高彩禮水平,提供了一種解釋。


4.經濟不景氣如何影響婚姻觀


觀測婚姻觀念的變化,要看結婚率,更要看離婚率??紤]到二者都受人口結構影響,西部君用離婚率除以結婚率,將人口的因素剔除,以此來衡量婚姻態(tài)度的地區(qū)差別。


2016年離婚率進入前十的省區(qū),有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安徽、重慶、內蒙古、四川和新疆。這些地區(qū)離婚人數和結婚人數的比值,也處于全國前列的水平。


 

像上海,雖然離婚率沒有進入全國前十,但是結婚率太低,最終導致比值相對較高,僅次于北京,排在全國第七位。


在上述排名中,排序與經濟的對應關系,變得不那么明顯了。不過落后地區(qū),大部分都排在末尾的位置,而發(fā)達的省份,則分散在中部。還有一個突出的地方,那就是東三省。


東三省的離婚率,在全國是出了名的高。以排在第一的黑龍江為例,2017年登記結婚286732對,而辦理離婚的竟然達到了175277對,占登記結婚人數的61.1%。


高離婚率,以及高離婚/結婚比,解讀為東北人對婚姻更加恐懼,并不算太離譜。在分析東北人離婚率高時,很多論者提到,這里的城鎮(zhèn)化程度全國領先,而離婚率又與城鎮(zhèn)化呈正相關的趨勢。此外,還有移民文化也導致整體的宗族觀念較弱,離婚率上升。


其實還有一種解釋:經濟狀況影響了人們的婚姻觀。東北這幾年經濟下滑的相當厲害,一方面人口大量外流,這種外流很容易造成夫妻分離的局面,導致離婚加劇。


另一方面對那些留守東北的夫妻來說,經濟下滑導致就業(yè)困難,收入降低,夫妻雙方的矛盾很容易被放大,離婚率提高,結婚率下降,都是潛在的結果。


當然北京和上海的比值也高,未必適用這種解釋,但經濟同樣是影響要素,只是影響的方式不相同。比如兩地的高房價,會對結婚意愿產生不小的影響。


還有一個頗為巧合的細節(jié),離婚/結婚比排在全國前五的地區(qū),黑龍江、吉林、天津、重慶、遼寧,上半年的經濟狀態(tài)都不算好。雖然這只是一個巧合,但經濟對婚姻狀況可能的影響不容忽視。

 
(文/微世推-實習孫翰)
免責聲明
本文為微世推-實習孫翰原創(chuàng)作品?作者: 微世推-實習孫翰。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m.nyqrr.cn/news/show-125000.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fā)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3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