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遠方尋找遠方是最俗的一件事
很多人讓我談談對那篇熱文《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不了你 800W 的學區(qū)房》的看法,這篇文章也沒什么特別的,它主要講的是一對年輕夫妻,給自己五歲孩子寫了一封信,信里主要說,這對夫妻沒有讓自己的孩子上3W的早教班,也沒讓自己的孩子上8W的雙語幼兒園,上小學了也買不起800W的學區(qū)房......但是他們愿意辭去工作,帶孩子一起去“環(huán)游世界”。
1
800萬學區(qū)房和環(huán)游世界,這是我要上清華和我要上北大的問題
霍老爺也是一個奶爸,我深深知道能夠產(chǎn)生一個全職媽媽的家庭是多么富有。
而這兩口子,直接雙雙辭職,能夠帶著孩子玩環(huán)球旅行,這不光是有錢能辦到的,心里還得有底,一是有一家三口吃穿不愁的底;二是有孩子將來萬一沒有文化的底。
當然,能夠帶孩子環(huán)球旅行的家長,他們沒有告訴大家的一個事實是,即使買不起800萬學區(qū)房,也離800萬學區(qū)房不遠了。
別看兩口子在文章里說得可憐:
對不起,你咿呀學語蹣跚學步之時,媽媽爸爸沒有帶你去3w的早教班。
對不起,你適齡踏入幼兒園之時,媽媽爸爸沒有送你去8w的雙語。
對不起,當你即將入學之時,媽媽爸爸依然無法給你800w的學區(qū)房。
你要真信了才是見鬼了,去隨便一個國家旅行一下,半個月你不得花3萬塊錢?我曾經(jīng)也是帶著孩子出門旅行過的,一家三口平均一周的花費都在兩萬左右,不購物,不亂花錢,純粹是吃住用就要花費這么多,不是我不知節(jié)省,而是當你帶著孩子出行,必然會選擇舒適,高級一點的酒店,飯店。雙語幼兒園一年才8萬,環(huán)球旅行最少一年100萬起。
文章里的爸爸媽媽,字里行間,洋溢著自信、從容、堅強、獨立、歲月靜好,好像一全球旅行,就頭也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且不說這樣的自信、從容、獨立是真的還是做做樣子,就算是真的,也不是旅行給他們的,而是他們豐厚的家底和經(jīng)濟實力。
而在讀這個公眾號,甚至轉(zhuǎn)發(fā)文章到朋友圈的人,你可能連200萬的小兩居都買不起,人家環(huán)球旅行無非是花錢,你環(huán)球旅行可是要命的。
2
明明就是出去浪,干嘛說得高大上
當代被困于鋼筋水泥的靈長目動物有一個毛病,就是特別容易神話“旅行”這件事。
這對夫妻也是這么認為。
帶你環(huán)球旅行,
讓你適應各種生存環(huán)境,你才有能力在未來的生活里遇事不驚,泰然自若。
讓你的眼里擁有更廣渺的世界,你才會帶著包容與好奇之心走得更遠。
帶你領略更多的人生百態(tài),你才懂得人生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本就不同。
實際上旅行就是旅行,它與找到生命的意義,找到愛情,找到吧啦吧啦什么的沒有任何關系,如果是徐霞客的時代,旅行可以說是偉大的,孤獨的,旅行者同時也是探索者。
但是今天,旅行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商業(yè)行為,無非是拿錢花錢,增長一下見聞而已,時至今日,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刻滿了名字,該被人類征服的都早已被征服,該被人類見識的都被見識了,本質(zhì)上,我們這些旅行者都不過是嚼別人嚼過的饅頭而已。
旅行的意義,多是旅游經(jīng)營者精心炮制的商業(yè)謊言而已,實際上旅行這件事,滿足的是人們兩個需求,一個是浪漫主義需求,一個是消費主義需求,正是現(xiàn)代人具備了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又被現(xiàn)實所包裹,才產(chǎn)生了旅游市場。
所以旅游這件事,根本與文化無關??柯糜蝸盹@示自己有文化,本身就是非常沒文化的體現(xiàn)。何況對于孩子而言,去旅游真的有什么區(qū)別嗎?我孩子1歲半的時候就帶他去旅行,第一站是山海關,兩歲的時候,帶他去海南三亞,實際上,無論是在海南三亞還是在山海關,他唯一的樂趣就是給他個鏟子玩沙子。
前幾天,小區(qū)里裝修,兒子非要在人家建筑用沙上玩一會兒,我太太嘴賤問了一句,這里的沙子好玩還是海南的沙子好玩?兒子頭都沒抬,當然是這里的。
孩子不會說假話,那些狗屁旅行意義,就是生造出來的。
明明就是出去浪,干嘛說得高大上?
3
帶孩子旅行,你問過孩子意見了嗎?
這對夫妻帶孩子環(huán)球旅行,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實際上是打著孩子的旗號,滿足自己的旅游需求而已,而這種行為實際上對孩子是極端不負責任的。
文章中有這樣的文字,
在羚羊峽谷,接近40度的高溫下,我們排隊等待了2個小時,你一直安靜的自娛自樂。
在雅典,你高溫徒步走街串巷近10個小時,不曾讓我們抱你一下。
這些還不算完,實際上,這兩口子并不是單純在旅行,從孩子的那些照片來看,他們實際上要定期更新公眾號,還要拍攝大量的優(yōu)質(zhì)照片,他們的旅行,就是一種工作。
而實際上,這個只有五歲的孩子,能有多會擺拍?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照片背后,是一個孩子被擺弄無數(shù)次的痛苦。
孩子的天性是好玩,要讓他配合你的旅行,你要對他進行多少訓練,而這樣的訓練,與三萬元的早教,八萬元的雙語教學有什么區(qū)別?
我并不覺得這些昂貴的早教教育有什么意義,但是,讓孩子上學,上幼兒園的意義在哪里,上幼兒園是一個社會活動,這是孩子第一次參與到社會中去,與其他孩子交朋友,互動,而這對夫妻的孩子,終日要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基本沒有多少同齡人,浮光掠影地走過一個又一個地方,這樣的生活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極度不安全的環(huán)境。
自己浪也就算了,如此對待一個孩子,還把他的照片發(fā)布到網(wǎng)上,這樣問過這個孩子的意見嗎?
4
遠方不必非要到遠方尋找
到遠方尋找遠方這件事,一點也不高級。
高曉松的一句詩與遠方,不知道坑了多少文藝、偽文藝青年,實際上非要到遠方去尋找遠方,是最俗的一件事。這不是帶娃去看世界有多大,這明明是爹媽好吃懶做想做咸魚啦。
能夠帶孩子去環(huán)球旅行,必然家里還是有些儲蓄,但是,我希望提醒每一個家長和準家長的是,身教甚于言教,你說的什么并不重要,孩子會完完整整地復制你的行為。
生活是一場戰(zhàn)爭,無論是你的,還是你孩子的生活,都是如此,而你在人生中一旦選擇逃避,逃避就成為人生的主流,孩子能在你這里學到的只有逃避。
真正對孩子的教育是讓他早早地面對生活本身,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孩子一直不聽話,是個令人頭疼的熊孩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要加班,就把他帶到辦公室工作,結(jié)果忙碌了一天下來,這個熊孩子變成了小甜心,抱著他的脖子說,爸爸,我以后再也不惹你生氣了。他說,為什么?原來那孩子看爸爸辛苦工作一天,意識到爸爸每天要這么勞累,開始心疼爸爸了。
自從那次加班以后,孩子成熟了許多,前不久幼兒園演講,講孩子的理想,這個孩子的題目是,我的理想是做爸爸。把我的朋友感動得稀里嘩啦。
所以遠方這種東西,真的不用到遠方去尋找,有什么能比我們的當下的生活更波瀾壯闊,逃避現(xiàn)在的生活,去遠方消費哪里有活在當下,直面生活來得氣壯山河。
這對夫妻,其實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他們在文章中說,
龍應臺在《目送》里面說過,過去“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只教會我們?nèi)绾巫非笞吭?,從砍櫻桃的華盛頓、懸梁刺股的孫敬、蘇秦到平地起樓的比爾蓋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談到失敗,目的只是要你絕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頭地?!?/p>
他們不知道,龍應臺還寫過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你看看,人家龍應臺,只說孩子不要成功,但是還是要用功讀書,努力工作,因為人家知道,尊嚴這件事,只有你的工作會給你,而不是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