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微世推網(wǎng)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快聞頭條 » 本地資訊 » 正文

椅子硬床硬枕頭也硬,馬未都告訴你古人為啥老給自己找不痛快?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8-07-24 08:51:28    作者:微世推-劉建華    瀏覽次數(shù):215
導讀

許多咱們《收藏馬未都》的老朋友們都知道,馬未都被博物館耽誤的好木匠,在《觀復嘟嘟》節(jié)目中,他還展示過自己做的木椅。您還別說,這椅子有模有樣榫卯都是暗榫的,是個技術活。而且這把幾十年前做的椅子,現(xiàn)在質量

許多咱們《收藏馬未都》的老朋友們都知道,馬未都被博物館耽誤的好木匠,在《觀復嘟嘟》節(jié)目中,他還展示過自己做的木椅。


您還別說,這椅子有模有樣榫卯都是暗榫的,是個技術活。而且這把幾十年前做的椅子,現(xiàn)在質量還是很過關,坐起來非常舒服。


震驚?。?!

這把黃花梨椅子居然被馬未都嫌棄坐著不舒服?

仔細瞅瞅,這黃花梨木椅,細胳膊細腿的,也沒個靠枕,舒適度比起家里普通的沙發(fā)來說都不如。


古人覺得這椅子舒服嗎?


古人,特別是古代文人,生活節(jié)奏慢,社會活動少,一天到頭都待在書房里埋頭苦讀,就連皇上也會長時間在御書房里批閱奏章。

如果想放松放松,也不可能像現(xiàn)代人這樣玩手機,玩電腦,最多就是寫寫詩,作作畫,人離不開書房,屁股挪不開椅子。


那么,椅子的舒適性就十分重要!

設計優(yōu)良的椅類家具,尺寸、造型、材質和布置方式等方面都要滿足人體的生理、心理及身體各部分的活動需求,以達到安全、實用、方便、舒適、美觀之目的!


而古代的木匠們早已考慮到這些苛刻的要求。


高度

椅類家具的坐高一般都在46-49cm,而古代明清家具一般以45-46cm最多,因為明清時期的人其平均身高,沒有現(xiàn)代人的高。

這一尺寸與人的小腿高度幾乎相等,如坐面過高,兩腳不能著地,或兩腳不能舒雅的著地平放,同樣時間一長,雙腿離地的受壓下,雙腿為導致肌肉肢體麻木。

別外,古代工匠考慮到女人與小孩的身高,許多椅子還會配有相應的腳踏,這樣設計的目的使人坐時感覺舒適。


坐深、坐寬

坐面的坐寬、坐深是依據(jù)具體的使用方式來設計。

1、無扶手的靠背椅,其坐寬清代尺寸原則在41-43cm之間,這樣的設計可以全部支撐坐者的臀部,甚至坐者可以利用稍微的余量,調整坐姿,以免長時間一個坐姿,引起疲勞。

2、有扶手的椅類家具,其坐寬要大一些,應與人的平均肩寬加適當余量為準,按人體工程學規(guī)定的尺寸應在48cm左右,但也不應過大。

如果太窄,在扶扶手時兩臂必須往里收緊,不能自然放置,如太寬,兩臂就必須往外擴張,同樣不能自然放置,時間稍久,都會讓人感到不適。

3、坐深,主要是指坐面的前沿至后沿的距離。為了使小腿自由活動,坐深從前沿至靠背的最佳尺寸是42cm,明式無扶手的靠背椅的坐深為40-42cm。


靠背

明式帶靠背的椅類家具,靠背板為S形或C形曲線,向后傾斜100°左右,靠背走勢與人的背部脊椎幾乎吻臺。

這種曲線的靠背,可以形成兩個支撐點,一個是肩胛骨,另一個是腰骸部,整個后背得到了有力支撐,需要時倚靠放松非常舒適。


扶手

坐椅扶手的作用,主要是使上肢得以支撐,放松肌肉,減輕肩、背、臀的壓力。人體工程學上要求扶手的高度為21-22cm比較符合人體舒適的尺寸。

因為,中式家具的設計一板一眼,扶手就是用來扶手的,所以有些傳統(tǒng)家庭的老人,看見年輕人往扶手上坐就會覺得缺乏教養(yǎng)。


底座

底座功能中藏有養(yǎng)身學!

常常被人忽略的底座,其實在設計中有很深中醫(yī)養(yǎng)生講究!

最常見的底座形式是椅腿,且有四根管腳棖,為了避免榫眼相交或太近而影響腿足的堅實,四根管腳棖高度各有不同,這種做法民間匠師稱之為“趕棖”。


由于古代室內地面多由夯土制成,常有濕氣,中醫(yī)認為人體的頸部、腰部和足部最怕受到風寒侵襲,因此尺寸碩大、坐盤較高的官帽椅常設腳踏,令腳與地面拉開距離,免受濕氣侵襲。

根據(jù)中醫(yī)理論,人足底有穴道(涌泉穴),適當按摩即可增加血液循環(huán),同時有助腦部思考的功效。因而出現(xiàn)了滾軸腳踏,以便一邊用功,一邊做運動,裨益身心。


坐有坐相

看來,古人的椅子設計非??茖W,何來不適之說呢?

隨著現(xiàn)代人的生活習慣的改變,柔軟的沙發(fā)成為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家具。

沙發(fā)皮質的觸感,海綿彈簧帶來的彈性,很容易就讓人充分放松,坐著也有了躺著的體驗,自然令人覺得木制的椅子沒那么舒服了!


機智的古代工匠,能設計出如此具有科學原理的木椅,為什么不設計更舒適的沙發(fā)呢?

中國有句老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其實,中式坐具的這些現(xiàn)在人所謂的“不舒適性”其實是古人對自身嚴苛的自律性的體現(xiàn)。

禮儀中坐姿要求包括就座的姿勢和坐定的姿勢。傳統(tǒng)中式木椅,也是時刻提醒著人們就坐的時候要保持儀態(tài),不可以過度放松!


標準坐相

坐下后,上身保持挺直,頭部端正,目光平視前方或交談對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場合,或有位尊者在座,不能坐滿座位,一般只占座位的2/3。


兩手掌心向下,疊放在兩腿之上,兩腿自然彎曲,小腿與地面基本垂直,兩腳平落地面,兩膝間的距離,男子以松開一拳或二拳為宜,女子則不松開為好。

非正式場合,允許坐定后雙腿疊放或斜放,交叉疊放時,力求做到膝部以上并攏。

無論哪一種坐姿,都要自然放松,面帶微笑。

在社交場合,不可仰頭靠在座位背上或低著頭注視地面;身體不可前俯后仰,或歪向一側;雙手不應有多余的動作。

雙腿不宜敞開過大,也不要把小腿擱在大腿上,更不要把兩腿直伸開去,或反復不斷的抖動。這些都是缺乏教養(yǎng)和傲慢的表現(xiàn)。


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延遲享受”!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里就講到過,

“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讀細書”。

瓷枕大家都知道,陶瓷做的枕頭,硬得更是沒話說,用來枕著睡覺,舒適度可想而知!


但是瓷枕同樣非常符合人體人工學。

中國有句古話:長壽三寸,無憂四寸。

三寸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9厘米左右,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9厘米這個高度下脊椎呈現(xiàn)是最佳的生理弧度,最利于脊椎正常發(fā)育。


許多時候,人體感到不適,其實是因為自身長期的不良坐姿、不良睡姿造成了人體骨骼如頸椎的變形。

而柔軟的枕頭、沙發(fā)順應其骨骼發(fā)展,短期內身體感到的舒適,實際上實在加重這種不良變化。


而李時珍所想的是“至老可讀細書”,也就是說為了將來老了仍然有健康的身體,他要選擇枕著瓷枕睡覺,雖然瓷枕有點硬。

因為他想要的享受的是終身的健康,而不是一時的放縱。


自律

通過這些缺乏舒適度的椅子,硬邦邦的瓷枕,我們便能看見古人的自律精神!自律讓人更自由,自律和不自律的人生,真的有著天差地別。

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真正的自律是一種信仰、一種自省、一種自警、一種素質,一種自愛、一種覺悟。

自律會讓我們發(fā)覺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樂、淡定從容、內心強大,這樣我們永遠能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

 
(文/微世推-劉建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發(fā)布者:微世推-劉建華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2015-2025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70200086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lián)系
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24在線QQ: 770665880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韓瑞 小英 張澤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8:00 - 24:00

反饋

用戶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