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卦數(shù)《系辭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也。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墩f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兩位夫子確定了先天八卦得卦數(shù)和方位,邏輯上伏羲八卦橫排數(shù)與卦序對應關系很清楚;易理也都說得通,所以應該沒有異議了。那么問題來了,先天八卦依于《河圖》,《河圖》乃天地之數(shù),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請參看“淺析《大衍之數(shù)》”中得講述?,F(xiàn)在分析下四象生八卦。劉牧說四象七、八、九、六,四象對應爻之策數(shù),卦由爻來、爻由策來、策由蓍來、蓍由大衍之數(shù)來、大衍之數(shù)由天地數(shù)來。這就是先天卦依于《河圖》之說。
《文王八卦》即《后天八卦》。卦位《說卦轉》說:“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離也者,明也,南方之卦也。兌,正秋也。乾,西北之卦??舱?,正北之卦。艮者,東北之卦?!彪m然合乎易理但不夠清晰。元人張理在《易象圖說》中說:“河圖一、六居北為水,而坎當之,坎者,水也。二、七居南為火,而離當之,離者,火也。天以三生木,三、八居束為木,而震當之,震為雷,動于春也。四、九居西為金,而兌當之,兌為澤,爽于秋。乾為寒、為冰,位于西北,附兌而為金。巽為揚、為風,位于東南,附震為木。五十居中為土,而坤地艮山分立之;坤陰也,故稽類而推居西南;艮陽也,亦稽類而居東北”。此亦符合先天為體,后天為用之易理。為體依于《河圖》之天地之數(shù),十之具足;為用依于《洛書》之九宮之數(shù),九之用極。是故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中、乾六、兌七、艮八、離九。又符合乾、坎、艮、震為陽,巽、離、坤、兌為陰;一、三、九、七為陽,二、四、八、六為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易》之數(shù)理大矣哉。